山景后期,去霧霾讓風景照片更通透教程
“通透”是攝影中的一個高頻詞匯。很多照片像是籠罩在霧霾中一樣,我們能憑感覺知道他們是不夠通透的。但是造成照片不夠通透的原因又是什么呢?這次的攝影分享,托馬斯就將從影調和色調的角度,談談照片為什么會不通透。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對癥下藥,讓照片通透起來。
PSD文件:http://www.theoat.com.cn/photoshop/sucai/2016/q713143.html
造成照片不通透的原因多種多樣,例如大氣中有煙霧,逆光拍攝,隔著玻璃拍攝等等。但是不通透的照片,他們的表現(xiàn)形式卻是一樣的。我們說一張照片不夠通透,其實有兩層意思:一是照片發(fā)灰,二是照片發(fā)悶。發(fā)灰,其實就是指照片的色彩不夠純凈,不夠飽和,雜色偏色太多。發(fā)悶,其實就是說照片的影調太黯淡,表現(xiàn)為主體不夠清晰,細節(jié)不夠豐富,對比度不足等等。
所以要讓照片通透起來,我們一是要讓其影調更加通明透亮,二是要讓其色彩更加純凈飽和。
1. 影調調整讓照片不悶
一張不悶的照片,一般有以下三個特征:清晰的主體;豐富的細節(jié);足夠的黑白場與對比度。1.1 清晰的主體很多朋友一提到通透,就想到給整張照片狂加清晰度和銳度。事實上很多煙霧飄渺、云海蒸騰的片子,我們并不會覺得他們不通透。
這是因為每張照片都有一些興趣中心或者說主體,觀者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是集中在這些興趣點上的。比如上面一張圖片,我們的興趣點集中在那座巨大的佛塔上。只要佛塔是清晰明顯的,背后樹林的晨霧縹緲不僅不會讓我們覺得照片不夠通透,反而會增強照片整體的意境。下面這張照片也是類似,整個照片有點朦朧不通透。
所以我在ACR中將清晰度提高40,銳化數(shù)量增加80,可以看到整個圖片都更加清楚了。
不過我們看到這張圖片的時候,首先只會關注到熱氣球,其次看到幾座突出的佛塔,很少會仔細去注意前面樹木的細節(jié)。所以我只需要對我們的興趣點增加清晰度就夠了,這里添加了下圖中的蒙板。
最后的結果,照片原來朦朧不清楚的感覺消失了,同時也保留了晨霧的氛圍。
學習 · 提示
相關教程